您现在的位置:刊布传媒网 > 企业 > 中医志愿者大家谈:中医文化之魂就是阴阳中和

中医志愿者大家谈:中医文化之魂就是阴阳中和

来源:未知  责任编辑:商业电讯 发表时间:2018-11-28 13:55 点击:
核心提示:中医文化(即中医药文化)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,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,它不仅决定了中医药学的本质与特色,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发展。 中医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类的精神家园。中医在形成发展过

  中医文化(即中医药文化)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,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,它不仅决定了中医药学的本质与特色,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发展。 


    中医文化的主要载体 

   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类的精神家园。中医在形成发展过程中,不断汲取中国古代儒、释、道等诸家文化的精华,形成了中医文化特色。无论是《周易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拼搏精神,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的宽容理念,“通变”、“和合”的整体思维,还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的文化修养等,在中医理法方药中都有着鲜活的体现。 

    《黄帝内经》在黄老道家理论上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,呈现了自然、生物、心理、社会“整体医学模式”:以天人合一、形神统一为核心,强调人体内部、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。以阴阳平衡为理论基础的人体动态平衡观认为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竭”,疾病的发生是阴阳“两者不和”所致,强调“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”而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人体平衡状态。 

    《周易》、《河图洛书》等形成的哲学观、宇宙观、整体观、变异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;《黄帝内经》把中华文化应用于认识健康与疾病,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。中医有关医德的观念,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,如“主中庸、倡中和”、“仁者寿”的理念,形成中医道德养生文化;中医学许多养生方法、技术和丸散膏丹的炮制又与佛家、道家文化密切相关。 

    阴阳中和亦是中医文化之魂 

    中华文化是中医之根,易道是中医之魂,易道即为医道。孙思邈说:“不知易,不足以言大医”,张介宾说:“医易相通,理无二致”,《易》为体,医为用,《易经》讲的是天地之理,中医讲的是身心之理;《易经》讲的是天地变化的大规律,而《内经》讲的是身心变化的大规律,所以《类经图翼·医易义》载:“天人一理者,一此阴阳也;医易同原者,同此变化也。”“易者,易也,具阴阳动静之妙;医者,意也,合阴阳消长之机。” 

    《黄帝内经》说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。”就是指“阴阳中和”。中医说的健康就是阴阳中和的状态,表现在三个层面,天人合一、人我合一、形神合一。分言之,天为阳,人为阴;我为阳,人为阴;形为阴,神为阳。三个合一全是阴阳中和的体现。就人体生命而言,气血、脏腑、经络,无一不是阴阳中和的体现,阴阳不和就导致疾病,通过调和阴阳就可以治病,阴阳和谐平衡了就是健康状态。中医治病方法不仅仅是处方用药,还有针刺、艾灸、砭石等,但都是为了调和阴阳,激发自组织、自调节的能力,最终达到阴阳中和的健康态。 

    中医讲的心上肾下,左肝右肺,脾居中央就是这种象数思维模式的体现,经络也是如此。中医诊治无论是用药物还是其他方法,都是通过气的调节使五脏六腑和经络达到平衡的状态,也就是阴阳中和的状态。“中医的核心价值就是阴阳中和。阴阳中和看似简单,实际上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,越简单越有丰富的内涵。” 

 
    顶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踩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: talk.htm